编辑
2025-08-02
碎碎念
00

从前司离职到现在,已经待业一年半了,这段时间,我始终找不到一个能让我热爱生活、迫使自己努力的理由。 一方面,我对那套传统生活模板感到质疑:“出生 - 上学 - 工作 - 结婚 - 生育”,真的是唯一的人生答案吗? 可另一方面,我也没有足够的勇气,彻底摆脱它的影响。 那些被我反复质疑的“传统”,是大多数人对抗虚无的工具,但它似乎不适合我。就像我不爱旅游,不喜欢去人造景点“打卡”一样。 我以“三天打鱼,两天晒网”的节奏,间歇性地投着简历。 而更多的时候,是在城中村的出租屋里,日复一日地吃饭、睡觉、刷手机。 我像很多人一样,困在一条永远刷不完的信息流里,试图从这些内容里找到关于当前困境的解答,甚至是人生的答案。 就在这样的某天,我在小红书刷到途遇公司的“她途”项目:免费食宿、户外活动、主打社交旅游。 虽然对“免费的事物”保持着本能的警惕,但把它当成个暂时逃离“常规”生活的出口,应该挺有趣的,再加上免费的“旅游”并不多见,所以没有过多思考,我便拉上朋友欣然出发。

初见民宿首先见到的是门口那条长着水草流淌着山泉水的水渠,水流湍急又清澈透亮。民宿是从旧小学改造而成,房间沿用了旧小学的班级号作为房号,还保留着以前的痕迹,黑板上氧化褪色的课文。一刹间记忆有些恍惚,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,想起南方盛夏湿热的风和摇曳在课室窗外的树。想起年少的梦与愁,记得那时爱幻想自己长大后成为了不起的大人,那那时烦恼呢?已然不记得了,时间会篡改美化记忆。人无法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悟。院里花草疏落有致,泳池的水翠绿幽暗,从门口水渠引过来,隔几天换一次水,省了过滤的钱。民宿老板(罗少)跟主理人(小强哥)正在喝茶聊天,一见面罗少就打趣道:“远远看到你就觉得你身上有艺术家的气质,感觉就很亲切。” 当即感觉有些心虚,毕竟只是头发留得长了些,远远够不上艺术家的称谓,即没有拿得出手的艺术作品也没有艺术天赋。随后在罗少邀请下和其他参加活动的朋友一起吃晚饭,到了餐厅震惊于免费活动提供的丰盛晚餐,此时有个疑惑浮上心头,他们靠什么方式盈利?能持续下去吗? 在餐桌上有一盘比较少见的山坑螺,小强哥介绍说这是当地特产,山坑螺生长环境对水质要求较高。我一下就产生了兴致,询问是否能在晚饭后去抓螺,得到了爽快的答复。于是一行人吃完晚饭后由小强哥带队,拿起手电筒一行人有说有闹沿着水渠走到一片香蕉园旁边的小水渠,小强哥大手一挥:就是这里了,这里螺多,你们看吸附在石壁上黑黑的那个就是,便卷起裤腿跳入渠中,从里面捞起来小小长长有些尖的山坑螺。随后我们开始男女搭配干活不累,我和小强哥还有另外一个女生负责捞螺,其余女孩在岸边拿着小小捞鱼的中接过捞起的螺,时而惊呼雀跃为我们提供“情绪价值”。虽然此时来到民宿才半天不到,但感觉已经融入到了群体之中,摸螺的需求得到满足,其余的伙伴也都很热情响应参加活动,心想:这氛围真棒,来值了! 抓完螺回到民宿夜晚已幽深静谧,其他小伙伴已经休息,仍有小强哥在院子里独自喝着茶。小强哥给我倒了热茶后,我把憋在心中已久的疑问如同炮弹般脱口而出:民宿目前的盈利模式是怎样的?活动办了多久?活动对参与者的要求是什么?小强哥抽了支烟答复:为了拍摄一些素材供民宿转型,属于亏本做活动。对活动参与者几乎没有要求,只需要参加室内外活动并在活动期间配合拍些照片视频即可。此刻才彻底放下了戒备,然后跟小强哥从市场经济环境聊到失业潮…时代的尘埃落在普通人身上是厚重的山,那一晚聊得很深聊得很晚。

后来我作为摄影师参与跟拍多次活动,去只有本地人才知道山中玩水拍照,一起清洗泳池,抓到了更大的石螺…我始终认为相机记录的画面缺乏感触,那些没被相机捕捉的画面更加弥足珍贵。暗淡无云的夜晚躺在泳池边上的椅子上见到久违的银河,暴雨后在水流湍急的河边露营K歌,民宿小院子里的自助烧烤,偶然听见伙伴演唱喜爱的摇滚乐时的惊喜,深夜的促膝长谈。 民宿人来人往,而我几乎是住得最久的那个。幽默风趣喜欢开玩笑但忧心忡忡的‘她途’创始人罗少,想必是因为民宿转型有不少烦恼吧。在民宿生活了十几年比本地人还本地人的小强哥。在教她游泳时说对未来感到迷茫的小妹妹,认为如果没有读好书,没有找到“好工作”,人生就会算失败艰难。我说人生的容错率很高,世界像个巨大的草台班子。但当时没来得及解释想表达的意思:这个世界很多事情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高不可攀,世界是由人组成的社会结构,既然是人,就会有优缺点跟人之本性。我们要撕破那些华丽叙事的外包装,遇到想要做却退缩的事情时就可以如此这般说服自己,先行动!再改进,人生很漫长,人也不可能永远做对最正确的那个选择,这一路都是风景。 那个餐桌上大胆询问我对她初印象的摄影师女孩,没有勇气当着众人的面回答:第一眼觉得高冷,难以接近。在之后的相处中发现是个古典文艺女青年的气质,多才多艺还自律的女青年哇。所以表面的冷淡只是保护色,底色是热爱生活有自己坚持的文艺女青年,谢谢你帮我拍照。 做饭很好吃的英姐和她养的叫咕噜的小狗狗,它喜欢咬人拖鞋吸引关注陪它玩。给我梳双马尾的小宋,性格非常好的小樱,以及很多有趣的小伙伴们...

多年以后,回望那一帧帧组成的记忆,思绪就会回到这个夏天,在没有天花板的空间之下遇见有趣的人和事,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。自由当然是有代价的,往往需要舍弃一些东西,但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。在全球经济衰退失业潮浪卷的今天,失业的年轻人们除了常规的旅游出行方式外,有没有另外一种低成本低欲望的生活方式呢?此行的旅行成本是由“她途”买单的,我付出的只是些许时间和个人技能,便能获得一个短暂逃离城市生活的窗口,遇见一群有趣的伙伴,使我在疲惫麻木重复的生活中抽身而出,享受短暂的安宁,收获内心的喜悦与和谐。所以我认为“她途”正在做一件“很伟大”的事情,强调社交旅行,强调旅途中人与人,人与环境之间的连结,另一方面又让旅行成本变得不再‘昂贵’,抛开商业化的外衣,我隐隐约约看见了创始人身上理想主义的光辉。 P1054499.JPG

本文作者:黄梁铭

本文链接:

版权声明: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BY-NC-SA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出处!